
空氣凈化火眼金睛——教你肉眼識別優劣光觸媒
光觸媒目前是世界上公認最安全有效的治理甲醛的方式,光觸媒的主要為納米級別的銳鈦型二氧化鈦,在光線照射下,納米二氧化鈦分解了甲醛、苯、TVOC等有害氣體以及其他有機物包括(細菌),使它變成水和二氧化碳。而空氣中原本的氣體(氧氣、二氧化碳、氮氣等)不會被分解。
但是問題來了?不同粒徑的光觸媒,它的效果卻是完全不一樣的。您知道他們的區別在哪嗎?
2、粒徑越小的光觸媒,吸附作用強,噴涂上墻后不易脫落,更牢固;
3、粒徑越小的光觸媒,轉化率就越高,在日光燈下即可達到太陽轉化率的80%,也就是說可以適用的范圍更廣,不用擔心家中那些采光不好的地方了;
4、粒徑越小的光觸媒溶解性更強,噴出來的效果更好。
原來光觸媒也分三六九等的啊……粒徑越小的光觸媒,其分解甲醛等有害氣體的效果越好,也就是越好的光觸媒。
?但是問題又來了,我們如何分辨光觸媒的好壞呢?尤其是作為普普通通的消費者,在沒有任何特定檢測儀器的情況下,我們肉眼感官如何是判斷光觸媒的好壞呢? ?
優吸光觸媒給您來支招:
1、看顏色。由于制備方法不同和用途不同,光觸媒呈現不同顏色,常見的顏色有乳白色、淡黃色、淡藍色或無色液體、半透明液體。如果顏色暗黑,則為偽劣的光觸媒產品。晶諾納米的5納米光觸媒溶解后為乳白偏淡藍色溶液(如下圖)
2、光散性。光觸媒溶于水不是傳統意義的溶解,而是分散形成溶膠。當可見光透過溶膠時會產生明顯的散射作用,即丁達爾現象。膠體有丁達爾現象,而溶液沒有,所以可以用丁達爾現象來區分膠體和溶液。不論何種顏色的光觸媒溶液都應該有丁達爾現象。若沒有丁達爾現象,則為偽劣的光觸媒產品。 所以,拿到了一瓶光觸媒液體,用手電筒照一照,是仙是妖立馬原形畢露!
3、穩定性。光觸媒如果粒徑夠小且分散技術較好,一般不會發生分層、沉淀。若容易發生沉淀而且沉淀較多,則為粒徑較大的光觸媒產品。若下圖所示:兩瓶光觸媒溶液,粒徑為20納米的光觸媒溶液在放至一夜后,基本上就有厚厚的一層沉淀物,而晶諾的5納米粒徑的光觸媒卻仍是溶液狀態(如下圖)
4、看氣泡。用力搖動光觸媒后產生少量清澈的水泡,并很快消失;若搖動后有肥皂泡狀的氣泡產生,并很長時間才能消失,則為偽劣的光觸媒產品。搖一搖,現原形!
5、看褪色功能。將甲基藍稀釋后滴在已噴涂光觸媒的瓷片上,光照后,藍色很快消失。若不能褪色或褪色不明顯,則為偽劣的光觸媒產品。哦,忘記告訴您了,什么是甲基藍???哈哈,還是說人話吧,甲基藍其實就是鋼筆用的藍墨水!
6、看起效時間。光觸媒通過表面作用分解有機物,所以需要一段時間才有比較明顯的治理效果,優質光觸媒一般需要7-15天分解有機物。
7、是否會變色?劣質光觸媒在陽光的直射下幾小時內變黑,這是因為二氧化鈦在光照下會發生光催化反應,氧化了其溶液中的有機物成分。優質光觸媒在光照下不會變色。
8、 ?是否有粘性?劣質光觸媒狀態如糊狀、較稠、有一定粘性。優質光觸媒狀態如水,基本沒有粘性。
9、 ?附著鑒定。優質光觸媒具有良好的附著力,噴涂涼干后即可形成一層牢固的薄膜。二氧化鈦正是通過這一膜層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,并產生光催化作用的。噴涂后能否形成薄膜,直接影響到降解效果,而膜層是否牢固又影響到產品能否持久地發揮效力。一類劣質光觸媒噴涂后無法形成膜層,干燥后迅速粉化。而另一類光觸媒噴涂后雖然可以成膜,但用濕布擦拭后立刻消失。這兩類產品均無法正常發揮光觸媒降解污染和滅菌作用。用戶在選擇購買前可用手指沾少量光觸媒在深色桌面均勻涂抹,待涼干后觀察其成膜狀態,并用濕布擦拭觀察其附著力。如果產品粉化或者無法附著,即可斷定產品質量不佳。
(2)有的人在光觸媒里加入甲醛清除劑來應付治理后的檢測。
(3)有的人在光觸媒基礎上編造出諸多新名詞來欺騙經銷商和消費者。
用戶在使用光觸媒的時候,可以用一些簡單方法鑒別它的真假,讓假的和劣質光觸媒遠離我們!但是更重要的是提高品牌意識,選擇規范公司的光觸媒。